急性根尖周炎急症及處理原則

急性根尖周炎急症及處理原則 急性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是從根尖部牙周膜出現漿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組織形成化膿性炎症的一系列反應過程,是一個病變程度由輕到重、病變範圍由小到大的連續過程。在病程發展到高峰時,已是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嚴重時還可導致頜骨骨髓炎。 〔臨床表現〕 1.長時間的鈍痛,咬合痛 病變初期,患牙只有輕微鈍痛,有時患牙可訴有咬緊患牙而稍感舒服的症狀,當根尖周組織病變未得到及時控制時,根尖周膜內滲出物淤積,牙周間隙內壓力升高,出現自發性、持續性的鈍痛,咬合時不僅不能緩解症狀,反而因咬合壓力增加了根尖部組織的負擔,刺激了神經,引起更為劇烈的疼痛。由於疼痛是因牙周膜神經受到炎症刺激而引起的,所以患者能夠指明患牙,疼痛範圍局限於患牙根部,不引起放散。 2.患牙可有伸長感 由於根尖周膜內滲出物淤積,牙周間隙內壓力升高,患者可感到患牙有明顯的伸長感,感到患牙與對頜牙早接觸。 3.頰側黏膜腫脹 當患者急性根尖周炎由漿液期向化膿期發展時,由於根尖區牙周血管擴張、漿液滲出、組織水腫,根尖周膜的組織細胞壞死溶解液化,形成膿液。由於患牙頰側組織結構較薄弱,膿液可突破骨膜,流注於黏膜下,可見患牙頰側黏膜腫脹。 4. 5.服用止痛藥可部分緩解疼痛 對於急性根尖周炎引起的疼痛,由於是因為根尖周膜內滲出物淤積,牙周間隙內壓力升高,牙周膜神經受到炎症刺激而引起的,所以在沒有及時開髓引流的情況下,服用止痛藥只能部分的緩解疼痛,要徹底緩解疼痛,就必須開髓引流。 [臨床檢查] 1.患牙多數已變為黑灰色,尤其牙頸 臨床上常可見到患牙呈黑灰色,這是由於患急性根尖周炎的患牙牙髓已經壞死,牙髓組織壞死後紅細胞破裂致使血紅蛋白分解產物進入牙本質小管,致使患牙多數變為黑灰色,尤其牙頸部釉牙骨質交界處結構較薄弱,變色現象更為明顯。 2. 3.頰側根尖部擴散性或波動性腫脹 當急性根尖周炎沒有進行及時的開放引流時,根尖周組織的漿液性炎症繼續發展,發生化膿性變化,根尖周膜的組織細胞壞死溶解液化,形成膿液。由於患牙頰側組織結構較薄弱,故患牙頰側可出現根尖部擴散性或波動性腫脹。 4. 活力測試多數為陰性 由於多數患急性根尖周炎的患牙牙髓已經壞死,故對患牙的活力測試多數為陰性。 5.牙周膜腔增寬,尖周陰影 對患者患牙行X線檢查可發現患牙牙周膜腔增寬,根尖周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牙槽骨破壞所形成的透影區,呈現尖周陰影。 [急診處理 ] 1.重點在建立通過根管系統的引流通道 對於急性根尖周炎,首要的是緩解疼痛,患牙漿液期死髓及化膿期,主要矛盾集中在根尖部滲出物或膿液的聚積與擴散,理想的引流方式是人工開通髓腔引流通道,打通根尖孔,使滲出物及膿液通過根管得以引流,緩解根尖部壓力,解除疼痛。應急處理時應注意:A局部浸潤麻醉要避開腫脹部位,最好行阻滯麻醉。B正確開髓,通過固定患牙減輕患牙疼痛。C用過氧化氫液和次氯酸鈉交替沖洗,所產生的泡沫可帶走堵塞根管的分泌物。D可在髓室內置一無菌棉球開放髓腔,待急性炎症消退後再作常規治療。一般在開放引流2-3天后複診。 2.頰側已形成膿腫的可切開排膿 急性根尖周炎在骨膜下或黏膜下膿腫期應在局部麻醉下切開排膿。時機的掌握應該是在急性炎症的第4-5天,局部有較為明確的波動感。當不易判斷時,可行穿刺檢查,當膿腫位置較深時,可適當擴大切口,放置引流條,每日更換一次,直至基本無膿時撤出。通常髓腔開放可與切開排膿同時進行,切開時機的掌握要視患牙的具體情況所定,不能單純受時間的限制。 3.必要時可行局部封閉或理療。通過磨改,牙髓及根尖周症狀有可能消除。死髓牙治療也應常規調合磨改,除緩解症狀外,還可以減少縱折的機會。 4.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固定患牙 在操作過程中,為減輕患牙疼痛及保護患牙,應儘量減少鑽磨震動,並可用手或印模膠固定患牙。 5. 安撫治療 對於根管外傷和化學藥物刺激,應取出刺激物,反復沖洗根管,重行封藥,避免外界污染或再感染。如系根管充填引起,應檢查根管充填情況。超出根尖孔者,可去除根充料,封藥安撫,以後再行充填。 6.口服抗生素3d 在臨床治療中,通常採用口服的途徑給予患者抗生素類藥物以促進根尖部炎症的消退,減輕全身的不適症狀。 7.必要時口服止痛藥。 在由於條件限制不能立即對患牙進行開髓引流治療時,可先予以患者口服止痛藥,緩解疼痛。 8.急性期拔牙 無保留價值的急性根尖周炎患牙,應把握時機,立即進行急性炎症期拔牙,經牙槽窩引流,以迅速緩解病人疼痛。為了防止炎症擴散,必須同時採用全身用藥,如已形成骨膜下膿腫,以引流為目的的拔牙就非急需,可待急性症狀消退後再進行,因為這時尖周部的引流已屬次要。]

評論已關閉。